当前位置:

湖北文化 > 【中国水利报】共护山水 绿色突围――湖北宜昌市夷陵区构筑三峡生态屏障

【中国水利报】共护山水 绿色突围――湖北宜昌市夷陵区构筑三峡生态屏障

更新时间:2023-05-28 来源:湖北信息港 字号:T|T

共护山水 绿色突围

――湖北宜昌市夷陵区构筑三峡生态屏障

□本报记者 孟梦 通讯员 张萍

“水至此而夷,山至此而陵”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性地带、长江西陵峡两岸,是三峡大坝所在地,是城主“国之重器”的重要生态屏障。夷陵区近年来坚持系统设计、政策引导、绿色发展,探寻生态维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。

系统设计 从源头到末端全面治理

4月,夷陵区内的黄柏河生态湿地公园,白鹭翩飞,绿意盎然。而这里,曾经是黄柏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段。

黄柏河生态湿地保护项目经理史凯文介绍,项目区人口密度大,加上河道采砂和养猪、养鸡污水直排,鱼虾一度都绝迹了。在项目讲解牌的旧时影像上,还看得到河道采砂遗留的坑塘乱石、废旧设备。而今,水塘全线贯通、滩涂复绿、陆地和水生植物交替呼应,湿地处处生机,河道焕然一新。

黄柏河的变化,是夷陵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缮试点工程所获效益的缩影。据夷陵区生态协商办主任刘宁介绍,当地总投资5.78亿元,项目专责流域环境治理、水库建设、高标准农田整治、水土流失防治等多个领域。

“这是一种系统化的设计。”刘宁说:“建水库和封山育林,增加水源游猎能力,土地整治,减少水土流失和农业污染,再通过岸坡修缮等改造河道水体,建设涉及从源头到末端整个过程。”

在长江流域二级支流墩子河,水面清澈,两岸的樱花绽放。“我们沿河建了7公里步行道,栽种了6公里樱花树,挺多人来这儿散步、锻炼。”鸦鹊岭县党委委员、副镇长汪填峰介绍,河的上游有20多家企业,以前污水直排相当严重,河道成了臭水沟。

作为长江主动脉的毛细血管,小流域清洁与否,牵涉到长江生态环境安全。当地推进墩子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,组建了畜禽及农业面源污染管理、区管重点项目、污水管网建设、工业污染管理、环卫保洁、执法人员管控、日常巡查等7个工作专班。

“每年决定1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河流清漂,净化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后,对墩子河进行生态补水。”汪填峰说道。

提档升级后的鸦鹊岭镇污水处理厂,污水处理能力能达到小镇生活污水以及预处理后工业废水总量的80%。“占地1.66公顷的人工快渗池,通过生物、物理、化学等方式,将处理排放的尾水再次净化,入水除个别指标外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。”汪填峰说。

纳入试点的2万多亩高标准农田,通过坡改梯、有机肥代替化肥、生物防虫等手段,有效地增加了水土流失与农业污染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、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综合治理项目,降低了养殖基地、柑橘大户等农业个体的生产成本,提升了粪污附加值。

政策引导 “四两拨千斤”

“看到百姓真正享受到流域治理带给的生态红利,我们也更有信心输掉流域生态治理这场‘人民战争’。”刘宁说。

在严苛落实河湖长制的同时,夷陵区积极探索发动“企业河长”,由当地一家上市公司法人代表兼任总河长,流域内27家工业、农业市场主体负责人划分河段担任分段河长,确保入水达标排放。夷陵区在全国首推“企业生态公民”模式,敦促企业通过提升工艺、更新设备、升级产品、教育职工等途径,实施企业环保主体责任。

流域生态治理必不可少全民积极参与。当地把环保管理划入党员干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,与职级晋升、提拔器重、年终考核、项目分配挂勾,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。刘宁说道:“我们大力推广‘生态小公民’‘我爱环保’等活动,推进农户家庭生态评比常态化,调动群众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。”

政策引导造就了社会投资。2016年以来,夷陵区统筹中央预算、省级专项、企业投资等各类资金3.2亿元,用于墩子河上级河流玛瑙河流域治理,完成综合治理项目25个。玛瑙河夷陵区段4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,已由2016年前长期劣Ⅴ类变为目前平稳达到Ⅲ类。

政府投资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效益十分显著,中央奖补1.5亿元资金撬动了项目总投资5.78亿元,为先前企业、农户投资生态环境建设蓄力。多达,夷陵区2019―2021年通过筹措、农发行贷款、债券、PPP等模式,共筹得生态治理资金36亿元。

绿色发展 群众共享经济红利

春天,油菜花怒放。分乡镇南垭村村民阮刚的“花畔居”农家乐对面,就是大片的油菜花田,田边石牌河清澈见底,不少游客前来赏花踏青。阮刚说道:“以前石牌河垃圾填沟,油菜花田也没这么大规模。现在村里变化真的很大!”

水清岸美,阮刚下定决心扩大规模,从只是偶尔招待村民的小餐馆,升级为小有规模、对外营业的农家乐。

全流域综合治理让沿线百姓有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山水资源。以墩子河流域为事例,目前周边有农家乐近300家,每年为百姓减免2000万元。

分乡镇实施农田管理后,百里荒旅游公司流转400亩土地发展生态绿色粮油,亩均产值由过去的1000多元增至6000多元,还造就了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。

不只在墩子河畔,龙泉柏河两岸、小溪塔黄柏河边,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带动了土地规划调整,促进了土地性质转变,政府将两岸低效农用地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,亩均产值快速增长300倍以上。

企业采行环保治理措施,也真正实现了转型发展。以城东科技公司为事例,公司投资1.8亿元出局了3条原有生产线,新上特种白卡纸生产线,生产废气能耗减少了40%,产品价格从每吨3000元提升到9000元。企业还投资2000万元改扩建污水处理站,氨氮等废气指标减少了一半。

“玛瑙河流域水质稳定合格,为现有企业工业技改、产品升级和招商引资腾出了足够的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,为夷陵区接续上游产业移往、规划建设规模化工业园奠定了基础。”刘宁说道。

环境容量的提高,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。夷陵区通过财政预算为环境保护获取保障,也构建了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。近3年,夷陵区财政预算每年拨款2亿元以上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,建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向促进的长效机制,扛起构筑三峡生态屏障的责任担任。

【来源:中国水利报】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

分享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