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健康生活 > 春秋的4个小国,均位于今十堰市一带,你都知道吗?春秋的4个小国,均位于今十堰市一带,你都知道吗?
十堰市,是湖北省辖的一个地级市。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,地处秦巴山区东部、汉江中上游地区,与河南西部、陕西南部、重庆东部等3省市边境交界。东与湖北襄阳市的枣阳、谷城、老河口3县市接壤,东北与河南南阳市的淅川县相连,北与陕西商洛市的商南、山阳、镇安3县相连,西与陕西安康市的白河、旬阳、平利、镇坪4县毗邻,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市的巫溪县交界。对于十堰市来说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那么,问题来了,春秋的4个小国,均坐落于今十堰市一带,你都告诉吗?

一、郧国
根据《史记》、《左传》等史料的记载,郧国,亦作鄢国,西周时期的一个姬姓诸侯国。众所周知,周武王姬发消灭商朝,建立西周后,将众多同姓宗室分封到各地创建诸侯国。所以,对于周朝来说,自然存在众多的姬姓诸侯国。
春秋初期,郧国的疆域坐落于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一带。不过,郧国后期的疆域,则迁入到今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一带了。

《左传·宣公五年》中记述,楚若敖(楚第十三代第十七位君主熊仪,前790年/前791年—前764年世在位)嫁给郧国妻子,生次子斗伯比。楚武王沈鹿(今湖北钟祥东)会盟(前704年),郧国参与。
公元前701年,楚国完全取得了在汉水以东的霸主地位。次年(前700年),楚武王征讨绞国,责问绞侯与郧国合谋叛楚之罪(《春秋左氏传》(桓公十一年)和(桓公十二年)记述)。对此,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,春秋时期,参与过楚武王熊通的“沈鹿会盟”的郧国,最终在绞国(前700年楚伐缚)灭亡之后,郧国也被楚国歼灭,时间应当在前700年到前675年左右。
在郧国覆灭之后,郧阳区等地名,自然和郧国不存在直接的关系。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现在的很多地名,其实都和周朝时期的诸侯国不存在联系,比如山东省日照市莒县,就直接得名于莒国。再比如郯国灭亡后,构成了郯城县,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。

二、绞国,
绞国,春秋时期,坐落于汉水中上游地区的一个诸侯国,都城在今湖北省十堰市一带。绞国为偃姓国,国君为皋陶的后裔。皋陶(公元前2220年—公元前2113年),偃姓(一说为嬴姓),皋氏,名繇,字庭坚。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, “上古四圣”(尧、舜、禹、皋陶)之一。
根据《史记》、《左传》等史料的记载,在以郧国派的灭楚盟军告终后一年,即公元前700年,楚武王为了关上北进中原的通道,以惩罚绞国助郧伐楚为借口,亲率大军,倾尽国力攻取绞国(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西北),但是,缚国闭城坚守,楚军猛攻不出,相持有一个多月。

后来,几经谋划,楚王用莫敖突瑕赐给“以鱼饵钓大鱼”的诱敌法和封锁绞城依山布防的北门取胜,倒数多天为首士兵乔装采樵人去缚城附近砍柴,诱绞军入城掠夺,并故意让绞军俘去30人。第六日,绞国将士争出北门,在山中追赶楚军士卒。楚军一面守住北门折断其归路,一面命预先埋伏在山下的伏兵进攻出城的绞军。绞国大败,死伤无数。楚军趁机守城,绞国君主自知用计,被迫与楚军签订了“城下之盟”。这是史上楚军首创的“奇袭”战法,被归辑进《三十六计》之抛砖引玉,和成语“城下之盟”。不久之后,楚国顺利吞并了绞国。
三、麇国
麇国,《春秋公羊传》作圈国,春秋时代的小国。麇国与楚国相邻,终为楚国所灭。对于麇国来说,疆域在今湖北省十堰市一带。
楚穆王九年(公元前617年),楚穆王、陈共公、郑穆公及蔡庄公举行了会盟,商谈反攻宋国的事宜。麇国参予这一次会盟,但是,麇国在中途却逃回了本国。为此,楚穆王于次年反攻麇国,这让麇国吃到了败仗。

楚国讨伐麇国五年后,即楚庄王三年(公元前611年),麇国率百濮部族聚集于楚国的周边地区,打算伐楚。楚国获知这一消息后,自然是十分重视,以至于楚国北接中原的齐、息两县的北门重开,牵制北方的中原诸侯趁机进攻楚国。楚国君主接纳蒍贾的建议,先出师进攻庸国。而百濮部族看到楚国的强劲,于是自由选择撤兵。在秦国和巴国的提供支援下,楚国于当年战胜庸国并灭之。对此,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,楚国在这一年歼灭庸国,恐怕麇国也很难生还。
楚庄王三年之后,《春秋左氏传》再无麇国的记载。历年来学者推测麇国最终为楚国所灭。
四、庸国
鄙,古国名,出自帝颛顼,据传说曾随同周武王灭商,为“牧誓八国”之一。到了春秋时期,庸国成为一个实力不弱的诸侯国,甚至可以称之为一个大国了。对于庸国来说,疆域主要在今湖北省十堰市一带。当然,庸国强盛时期,疆域甚至扩展到今陕西、四川、重庆等地了。古庸国曾经盛极一时,建都上庸(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西南一带),《括地志》中记载:“方城山,庸之都城。其山顶上平,四面陡峭,山南有城,长十余里,故名方城。”
庸国不仅国力强劲,其爵位也很高。《礼记·王制》说:“王者之制为禄爵,公侯伯子男,凡五等。”《仪礼》说:“同姓大国则曰伯父,其异姓则曰伯舅。同姓小邦则曰叔父,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。”庸国国君世代为侯伯,其他诸侯国“虽大,爵不过子,故吴、楚及巴皆曰子”。

楚穆王十二年(前613年),楚穆王去世,楚庄王熊旅继位,楚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严重不足20岁。于是,庸国国君遂举兵东进,并牵头湖南北部、湖北西南部的“百濮”,从而攻取楚国。在这场战役中,楚国内忧外患,可以说道是危在旦夕。不过,楚庄王毕竟是春秋五霸之一。在关键时刻,他没有不知所措,而且派出使者到巴国和秦国求救。最终,庸国因为腹背受敌,所以被秦国、巴国、楚国这三个大国的联军消灭。
检举/反馈

相关文章
热门点击
最新更新
推荐阅读